【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以及深基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保温墙体;应用现状;施工技术
引言
深基坑的支护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地下工程,目
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有多种类型,各种支护施工技术的适用条件不尽相同,同时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经常存在一些安全质量通病,对这些通病需要从施工技术管理上进行优化和避免。
1 主要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
1.1 地下连续墙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施工技术,主要是指
运用大型挖槽机械开挖深槽,在深槽中浇筑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并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挡土墙防水、挡土、承重等作用的基坑支护技术。地下连续墙施工噪音小,适用土质地质条件广泛,解控支护结构防渗、变形小。适用于深度10m 以上且变形防渗要求高的深基坑工程。
1.2 土钉墙支护。土钉墙支护体系是指充分运用土钉、土体、钢筋混凝土面层所产生的力共同提高土体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的基坑加固及支护技术。采用土钉支护技术时,施工人员为了有效控制土体稳定性,必须先进行局部试验,确定边坡土体抗拔力。避免因为拉拔力的过小而导致的钢筋网及土体变形。土钉墙支护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设备及工艺简单、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占用施工场地小、工程量小等明显优点。常用于周围相邻地下管线及建筑对沉降、位移要求不高且开挖深度不大的基坑支护工程[1]。
1.3 钢板桩支护技术。钢板桩支护技术主要利用钢板桩边缘的钳口等实现钢板桩间的有效连接,使钢板桩之间嵌紧直至形成一定长度的桩墙结构。一般U 型、Z 型钢板桩由于施工便捷且止水性好应用较广。但钢板桩支护由于容易变形及施工中噪音的影响,也需要注意。一般适用于深度不超过12 米的基坑。
1.4 人工冻结法技术。人工冻结法是近年来的较新技术,主要是运用液态氨气化时吸热的原理进行人工制冷,对地下含水层进行暂时加固并且起到暂时隔断地下水层的作用,以便于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经冷冻后的土层既能起到承受荷载又能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除了地下水流速较快地层后者土层含水率非常小这2 种情况不适用外,冷冻法的使用一般不受土层地层等地质条件的限制。同时冻结法在特殊地层环境中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尤其具有适用性和技术优越性。人工冻结法因具有适应性强、绿色环保、保护地下水资源等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一般来说开挖体积越大、基坑越深,冻结法施工越具技术及经济优越性[2]。
1.5 排桩支护技术。排桩支护结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支锚式支护结构、悬臂式支护结构和桩撑式支护结构,支锚式结构适用于一、二级深基坑中,而悬臂式结构则主要适用于三级左右的深基坑中。排桩支护结构进行深基坑应用时,需要进行间隔式的挖孔操作,以在钻孔灌桩操作完毕后,进行挡土施工流程,从而保障各个柱列式灌桩柱的刚度。如果需要进一步增加排桩支护结构的稳固性与强度,可以在排桩桩顶上进行大面积的帽梁浇注操作,使得其能够形成稳定性较强的支护排桩。桩撑式可用于不同土质条件及不同深度基坑,其具有可靠度高,变形小、安全储备较高等优点,但其缺点是工程量相对较大,施工较慢、费用略高且需占用基坑范围内空间较其他技术大。
1.6 逆作法施工技术。是一种按照自上而下施工顺序进行地下结构施工的技术。适用于建筑密集地区或城市交通复杂环境。可以大大节约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但其挖土效率不高,地下室结构施工不便,对于大型深基坑工期较长。
2 关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方开挖的施工质量问题。深基坑施工工程是一项综合
性、复杂性的大型地下施工工程,在一般情况下,为了尽快在有效的工期内完成施工,土方施工单位可能出现不严格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的开挖顺序进行土方开挖作业,增加了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同时如果施工时遇到雨雾天,就会大大的增加施工难度及支护结构的不稳定风险。
2.2 施工设计同实际情况不相符。深基坑施工中,有时会出现设计和现场施工情况不一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现场土质等地质条件与勘察设计出入较大;②当前没有统一规定基坑支护的要求和标准,导致了设计人员往往仅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导致基坑支护设计缺少合理性和精确性;
③目前地下工程的型式及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深基坑也趋于越来越复杂化④设计人员与现场施工技术指挥人员沟通不足, 导致设计人员对现场情况了解不够,设计的基坑支护体系不能同时满足可靠和经济性的要求。
3 深基坑支护技术常见问题措施及其管理要点探讨
3.1 加强施工前管理。要提高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技术管
理,就应加强施工前期管理。一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在施工人员选择过程中,根据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要求,选择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施工技术人员,要求其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水平,能够根据建筑工程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同时,还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保证施工安全性。另一方面,加强施工方案管理。在深基坑支护施工前,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施工设计方案与工程实际情况相适应。同时,还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把控,保证其符合工程要求。深基坑支护施工对施工材料有较高的要求,保证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性,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前,需要由建筑单位提前做好施工材料的市场调查,施工单位需要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交流,从而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3.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首先应重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复杂,施工工期长,因此容易受到施工现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质量问题较多。因此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的管控、施工材料的堆放位置、大型施工设备的进出与协同作业、开挖及支护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预判和管控,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管理质量,从而保证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性。其次,加强施工污染管理。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噪声污染,会影响施工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加强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噪声污染控制,通过规划施工时间等多项措施降低施工产生的影响。
3.3 加强施工标准管理。施工标准管理即是对施工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标准,及时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影响施工进度,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内容,为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管理提供重要保障,从而进一步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同时,从根本上实施良好的施工标准化管理,需要从施工方案制定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实施全过程标准管理。例如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需要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桩体深埋深度、桩头填充高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施工工人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深基坑支护施工满足建筑工程施工实际要求,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4 加强施工监测及预警管理。施工监测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监测人员通过对深基坑及其周边重要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实地测量,将准确可靠的实时变形数据提供给深基坑支护施工人员,保证施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通过施工监测管理,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方案调整进行实时数据监测分析,为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从而可续调整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性。
结束语:
深基坑的施工工程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大型工程,需要在施工
前做好土层土质的勘察、支护体系和开挖方式的施工设计,施工中要做好基坑及其周边建筑物的实时变形监测,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深基坑工程安全、有序施工。
参考文献:
[1] 孙超, 郭浩天. 深基坑支护新技术现状及展望[J]. 建筑科学
与工程学报 ,2018,35(03):104-117.
[2] 魏宜达. 深基坑支护领域施工新技术应用和发展探析[J]. 住宅与房地产,2019(0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