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中,作为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校企合作深受欢迎,而这种模式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对酒店服务及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对职业化、高质量的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校、酒店、学生、家长“四方共赢”的合作机制;分层次深入开展合作;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过硬的技能型酒店管理人员。
关键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实践做法;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240-03
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职业院校,一跃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倡议的实现,高技能型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实践教学方式,在高职教育中得到广泛运用。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在教学中逐步开发了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与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合作方式,现有实训室10间,校外实训基地20余个,以外资高星级酒店和大型国有旅行社为主,校企共建人才孵化基地1个,真正实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及其内在规定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助双赢,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界定
校企合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互动活动。而这一活动是在培养新型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目标的指引下开展的,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的合作,把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就业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以产教融合为指引,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以及机构的合作与互动,充分利用好学校、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以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所培养出的学生符合用人单位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
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来看,合作对象的选取主要集中在餐饮行业,在合作实践中常见的有“订单式”培养模式、“2+1”合作模式以及“实践基地”模式。
1.“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顾名思义是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依据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培养学生的育人模式,一般课程的开设时间较短,而学生经过一定程序考核合格,毕业之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
2.“2+1”合作模式。所谓的“2+1”合作模式,“2”是指在学校接受两年的理论知识,“1”是指第三年到企业进行实践,或者顶岗实习,所有学习期满之后,到学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授予毕业证书的一种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认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操作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才用得上。此外,在实践即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从企业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同时又节省了学校实训的开支如器材、操作间等,使学校与企业实现双赢,这也是当前比较受欢迎的校企合作模式之一。
3.“實践基地”模式。在校企合作中,有一种合作模式最为常见、也****,那就是“实践基地”模式。学校寻找固定的酒店,并将其作为学生实习的基地,也就是设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接受一定阶段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以便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校企合作,故而是一种高职院校与企业实现共赢的育人模式,把实践操作提升到与掌握理论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在学校接受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现信息共享,校企共赢。
1.校企合作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将培养一批“拿得出来、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然而,在高职院校中,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放在**位的,一些实训设备、设施的配备与高端酒店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难以真正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便利。因此,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到酒店中去真正参与管理和服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酒店专业课程改革,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强调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以及其他教学环节的安排中都需要酒店专业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实现与酒店岗位相衔接,增强高职酒店专业教育的实用性和技能性,促进校企的“无缝”对接。在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中,把酒店的行业标准与院校的培养标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从而提升教学管理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