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古琴音乐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

阿 娜
2020-06-09

【摘   要】古琴是风格独特的古老弹拨乐器。结合古琴演奏发展状况,从音乐核心素养与审美经验分析音乐审美能力,旨在提高对古琴演奏者的审美能力,让观众充分感受这一传统乐器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传统艺术文化传承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20)08-47-02


古琴,又被称为瑶琴、玉琴等,属于拨弦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 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崇高的乐器之一。通过演奏古琴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做到音与意相结合,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素养和基础知识,还要把自己所表达的感情投入到古琴演奏中,并且传达给听众。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演奏者对音色、旋律、节奏气韵、作品结构、情感色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演奏出有灵魂的乐曲。

一、音乐核心素养

演奏者要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在聆听、听辨、歌唱、律动等音乐活动中提升节奏、音准、乐感等音乐综合素养,真正实现核心素养中“发现、感知、欣赏美”的基本能力。音乐素养的提高,就像读文献一开始就应从经典读起,听音乐也是如此。所以,提高自我修养的方式就是从经典开始、从真正的音乐开始,自然而然在感受中逐渐增强对音乐的理解,然后培养自己的辨析能力。

音乐核心素养属于文化底蕴的范畴,它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设计课程,要从宏观到微观入手。在演奏中,设计方向应从关注自身听觉开始,并注意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这三个维度去进行音乐演奏。在自身音乐核心素养训练中,要把握好演奏乐曲的方向,关注自身及听众的听觉感受。因为音

乐是听觉艺术,听觉感受的是声音,头脑中出现想象性形象,心灵上受到震撼是音乐的情感体验。这正是核心素养中“发现、感知、欣赏美”的基本能力。

二、古琴演奏的基础知识

提高古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首先要了解古琴演奏的基础知识,从指法、礼仪规范和按谱方法几个方面入手,真正了解其内涵,从细节内涵向外延伸提高演奏者的审美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古琴的指法

古琴的演奏技法种类非常丰富,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我们在弹奏古琴时,右手一般都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来弹奏

(小指是古琴中的禁指),拇指与中指的力度比较强,而食指与无名指的力度比较弱。右手弹弦还可以分为用手指面来弹奏或是用指甲背来弹奏两种,前者的声音比较有厚重感,后者则更加清亮。近代**琴家彭祉卿曾说过:“以指甲肉别之,轻而清者,挑摘是也;轻而浊者, 抹打是也。重而清者,剔劈是也;重而浊者,勾托是也。外弦一二欲轻则用打摘,欲重则用勾剔;内弦六七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劈托;中弦三四五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勾剔。抹挑勾剔以取正声,打摘劈托以取应声,各从其下指之便也。


(二)古琴弹奏的礼仪规范

古琴弹奏要选择最方便、最自然的姿势,有利于两手和手指进入弹奏状态。服装要宽松适宜,衣冠齐整,与琴文化本身的内涵相和谐。仪表应该端正,两脚平放在地上,坐在琴凳上约前三分之二处,男子双脚分开约二十厘米左右;女子双脚略微分开,或略做一前一后的错开。后背自然挺立,沉肩坠肘,下颔微收,身体距离琴的里端约两拳,身体的中心正对琴的第四、五徽之间小孩子胳膊够不到的,身体中心可以对着六徽甚至七徽。

在弹琴之前,人要坐正、坐直,并全身放松。如果用到琴尾音可能会临略倾斜向左,伸臂到十徽以下,但用过之后便要回到端坐的状态。弹琴时,如果左手没有任何的弹奏动作,可以用左手的中指支撑在琴外侧的十徽附近处;女性觉得不放松的话,还可以将左手无名指侧指肚支撑在琴里侧的十徽与九徽之间(即左手无名指按音指法)。

在弹奏过程中,除了初学练习散音(即空弦音时,头可以看着右手方向,判断弹奏方法以及所弹的弦是否正确。当正确运用之后,就不要再看右手了,而是应该注视左手。但也不要太过刻意,以自然从容为准。

(三)古琴的按谱方法

要想理解琴谱,更好地用古琴表达乐曲与自己内心的情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熟悉曲谱:

分析句段。琴曲也和文章一样,有句词、有段落、有起承转合。在学习一首新曲子之前,钢琴演奏者必须要分析句段的节奏,将完整的乐曲分成段落,仔细体会感受其想要表达的感情与,节奏安排,然后再按弹,自然可以气息流畅、脉络分明了。

参合谱理。凡是**的琴曲,各名家都会根据自身特色对曲谱进行调整。例如“潇湘水云”这一首曲子, 诚一堂琴谱用参娄指法,自过堂琴谱用“往来吟”就概括了。此外,相同的指法用起来也各不一样。因此,在遇到不确定的音节时,可以参考其他琴谱来辨证,可以事半功倍。但是,千万不可随意相互更改。

遵从派别。琴曲自古以来便分为众多派别,各派别

风格不一。古琴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弹奏特点专注研读一派之风格,学习哪一派别的琴曲,就要遵从其风格意味,仔细体会。

揣摩旨趣。古琴中揣摩旨趣时最难的,也是最有必要的。揣摩琴曲的情感,明了它的体用,知道它的正变,才能更好体会琴曲的情感。而只有先体会了其情感,才能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与体悟,在自己的弹奏中表达出来。

三、结语

古琴,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古琴频繁出现在历代的艺术作品中,一直受历代文人喜爱。如何提高众多古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对古琴的扩大传播与传承发展有重要意义。古琴演奏者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视唱练耳培养乐感、取众家之所长陶冶情操,或是从基础入手揣摩意趣,都可以有效提高演奏者的音乐审美。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并且独立思考、积极运用,才能真正挖掘古琴演奏的精髓。

[ 参考文献 ]

[1] 杨荫浏.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2011.

[2] 蔡仲德. 中国音乐美学史料注译[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 张前. 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1983.

[4] 章华英 . 宋代古琴音乐研究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M]. 北京 : 中华书局 ,2013.

[5] 郭砚坤 , 王金妹 . 西方音乐审美哲学历史的梳理和研——评《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审美与实践之维》[J]. 中国高校科技,2019(09):113.

[6] 郭美燕 . 立足时代潮流 渗透审美追求——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反思[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9):210-211.



阅读4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
写评论...